随着夏日的脚步渐近,我们的后勤服务中心第二课堂课程也即将迎来全新的篇章。为了确保每一门课程都能以最饱满的状态呈现在同学们面前,一场集思广益的第二课堂课程研讨会如期举行。这场研讨会不仅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回顾,更是对未来教育方向的探索。通过细致的满意度调查报告分析,教师们对前三轮课程教学的整体表现和成果进行了探讨,既肯定了成绩,又坦诚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。

针对学生反馈的场地、宣传、授课地点及开课时间等问题,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。他们表示,将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,积极改善教学条件,优化课程安排,一起努力建设好相关课程,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第二课堂劳动教育资源。
同时,在研讨中,教师们一致认为,传统文化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记忆,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途径。因此,大家提议加强劳动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添加,让更多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中心副主任林骁邦在发言中指出,我们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,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,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第二课堂课程。他鼓励教师们要敢于创新,勇于实践,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。
党总支书记谢敏对课程建设前期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,同时,她着重强调了课程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性。她认为,好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应该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,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,又要注重技能的培养。她希望教师们能够不断打磨、雕琢课程设计,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契合学生的需求,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。
这场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,更是一次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和对使命担当的践行。相信在后勤服务中心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,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第二课堂课程一定会越办越好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(图:田超,文:钱槐,初审:谢琳,终审:谢敏)